新闻与活动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与活动 > 企业新闻

新闻与活动

NEWS AND EVENTS

中国化信 CPHI 2024 & 第九届中国生物制药论坛圆满召开

时间:2024-06-19 00:00

      6月19日,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上海联合主办CPHI China 2024 & 第九届中国生物制药论坛,中国化信咨询团队围绕生物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、创新药研发、基因疗法、合成生物学应用、智慧医疗等行业高度关注领域,向参会嘉宾分享了五场行业解读报告,深入分析生物药如何成功实现国产替代、生物创新药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主攻差异化布局、新技术如何助力行业发展等热点话题。

图片

      中国化信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沈思雨在《生物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:赋能国产替代,创新引领产业升级》报告中,对宏观及产业环境进行梳理,同时介绍并分析了生物工艺技术的现状、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。沈思雨表示,生物制药工艺较化药而言,工艺更为复杂,对于生物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和耗材要求比较高。中国生物工艺产品赛道较为拥挤,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均已出现领军的头部企业,竞争激烈。国产替代将持续发生,并在不同产品线上呈现不同的国产替代速度。由于市场需求低迷,2024年生物工艺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呈小幅下跌趋势,并且生物工艺硬件产品将呈现负增长。

      咨询顾问高珊在《创新药研发:破浪前行,构建未来医疗健康新愿景》报告中提出,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Me too、Fast follower、License in等模式,带动了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快速的发展。近几年由于政策步入常态化,发展速度放缓。生物医药企业必须不断创新,以确保持续发展,相信未来政府会继续出台相应的政策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研发动力,加快发展创新药。除此之外,生物医药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生态链来降低创新成本,同时可主动加强国际合作并扩展海外市场,寻找新的机会。

      咨询顾问李莘琦在《基因疗法开创新纪元,引领个体化医疗时代变革》报告中介绍了基因治疗最新的各项进展,涉及载体递送方式创新、应用领域突破、政策革新和新技术AI的结合。李莘琦表示,新型基因递送载体如环状病毒、脂质和聚合物纳米颗粒及电穿孔技术,在基因治疗中展现潜力,但面临效率、安全性和成本挑战。基因治疗在罕见病领域,尤其是血液和眼科疾病,有望取得突破。2024年上半年,政策支持和老龄化需求推动行业发展,国内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宽松的IIT制度降低研发成本。AI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基因编辑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治疗,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选择。

图片

      高级咨询顾问马赫在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药:创新交汇,未来无限》报告中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战略意义、技术进展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在制药领域的机会与挑战。马赫指出,全球发达经济体正密集部署生物技术战略规划,国内政府层面关注度在近年持续提高,合成生物学作为主要底层支持技术,已是科技战略必争之地。对于关键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,目前我国在基因读写技术方向及酶工程平台发展较快,但AI赋能数据分析、数据库、自动化及高通量筛选技术、细胞及无细胞生产平台布局较晚。合成生物学下游领域布局仍在早期阶段,还需要综合多方面技术和资源,形成完整产业链,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。

      咨询顾问王环宇在《智慧医疗崛起:AI强势赋能,引领医疗行业步入智能化变革之路》报告中指出,医疗AI的未来之路一定是朝着更精准的方向去发展的,需要跨学科合作,创新也不是孤立的。它需要在多个关键领域同时进行,这些领域的交叉融合,将催生出新的医疗解决方案。除此以外,还要打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,不能停留在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。需要拓宽视野,探索更多病种的AI应用,寻找新的创新机会。这不仅能够提高医疗AI的覆盖面,也能够为那些罕见病或特殊病种的患者带来希望。